毫无疑问,《长安的荔枝》已经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IP,围绕它的影视改编更是引发了广泛讨论。故事的主线清晰明了:大唐天宝十四年,长安城里一位地位不高的九品小吏李善德,肩负起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——在贵妃生日之前,将岭南鲜嫩的荔枝安全送达长安。
荔枝的保鲜极为短暂,“一日色变,两日香变,三日味变”,而岭南距离长安超过五千里,这在当时交通极其不便的年代,鲜荔枝的运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壮举。但李善德为了家人的期盼,义无反顾地拼尽全力。他凭借反复实验、计算与推演,突破了荔枝只有三天保鲜期的限制,竟在十一天内将荔枝完好无损地送到了长安。
然而,这条运荔枝的明线背后,却藏着官场权谋的暗流涌动。各级官员相互推诿、刁难算计,内廷宦官争夺功劳,层层阻碍让李善德处境艰难。运送荔枝的过程,实际上是一场充满尔虞我诈的人心较量。作为一部讲述九品小吏逆袭的故事,它不仅揭示了盛世背后的腐败阴暗,更折射出封建体制的种种弊端。正因如此,《长安的荔枝》其实更接近现实主义题材,但若影视化完全沉浸于现实主义,又难免缺少娱乐的趣味。
展开剩余82%大鹏执导的电影版《长安的荔枝》为这个故事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让熟悉大鹏电影风格的观众能感受到他独特的创作魅力。放在炎热的暑期档,这部影片成为了一部轻松娱乐、适合全龄观众的佳作。它没有尴尬的梗,立意深刻且兼具现实意义。在当下很多人自嘲为“牛马”的社会氛围里,这部电影为普通打工人找到了一种别样的情感共鸣。毫无疑问,这个暑期档的第一个爆款终于来了。
说到影片的视觉与风格,古装大片总离不开美学与文化的展示,尤其以唐代为背景,更是华丽盛世的象征。电影中对盛世的描绘极具特色:一是长安城的繁荣富庶;二是岭南独具异域风情的风貌;三是盛世表象下普通百姓的喜乐与辛酸。盛唐景象历来影视作品钟爱的主题,九天阊阖、万国来朝的盛况令人印象深刻,特别是在贵妃寿辰的庆典上,这种辉煌达到了顶峰。岭南风情则带来了别样的视觉冲击,异域元素与原住民的淳朴粗犷交织,形成丰富的画面感。
以盛世为背景,电影中有诸多恢弘大场面,无论是荔枝运送的团队协作,庆祝丰收的仪式,还是朝廷官员的朝拜、寺庙的庄严,乃至宫廷歌舞,都极具视听冲击力,充分发挥了大银幕的优势。值得一提的是,大鹏这次展现了其驾驭大场面、特别是动作戏调度的实力。
不过,华丽背后隐藏的是普通人的血泪。通过李善德的经历,影片展现了“长安折叠”的现实:有人享受盛世繁华,有人辛勤劳作却买不起房。城外更有无数劳动者用生命撑起大明宫的壮丽景象。影片不回避现实,将盛世美梦与现实艰辛交织,令人称道。
作为一位极富网感的导演,大鹏在影片中植入了大量幽默元素与贴合场景的配乐,令李善德的奔波路程在艰辛之外充满了热血与轻松感,极大拉近了与年轻观众的距离。
从情绪调动上看,《长安的荔枝》虽然是一部爽文,却也绝非单纯的“成功故事”。影片开头,李善德便代观众发问:难道没人告诉皇帝从岭南运荔枝是不可能的吗?难道没人提醒产荔枝的巴蜀更近吗?得到的回应只有一句:“你怎么能质疑圣上!”
这让人忍不住联想到现代职场的荒诞场景:领导不切实际地布置任务,员工无奈执行却难以发声。李善德的遭遇,正是许多普通上班族的缩影——一个踏实勤恳、被视为死脑筋的小职员,面对推诿扯皮、明争暗斗,独自承担重压。他不仅要拼尽全力拉投资、制定计划,还要应对抢功、举报,处处碰壁。正是这份在夹缝中不断求生的坚持,令他的逆袭格外精彩。
此外,影片深刻揭示了权力游戏中的恶性循环:只问KPI,放任互相伤害,人人夹缝求存、同时挤压他人。今日手握权力者,明日也可能沦为被压迫者,最终付出代价的只能是毫无权力的普通百姓。
荔枝不再仅是荔枝,对某些人而言,它承载着族群的情感与生计;对另一些人,是讨好权贵的珍贵资本;而对权力滥用者,则是操纵他人的筹码。
这部电影既是爽文,也不止于爽文。
影片的高潮在于荔枝所象征的社会现实得以升华。贵妃笑靥如花的背后,是无数人为完成任务疲于奔命:荔枝林被毁,骏马奔波至死,权力斗争中的陷害频繁,最终仅有一匹马成功抵达长安。
而“妃子笑”并非真正的喜悦,贵妃只是礼节性地触碰荔枝,更多关注的是接下来的重要社交场合。至高权臣杨国忠轻描淡写道:“这荔枝也不过如此。”一盘关乎无数生命的荔枝,在满桌精美菜肴中显得落寞而醒目。
荔枝背后,是各色人物的善意与情感:小吏李善德虽借此获得赏识,却心怀百姓疾苦,选择反抗;小商人为了友情破格相助;被买卖的奴隶第一次感受尊严,誓死保护李善德;岭南的荔枝种植者如待家人般呵护树木,热情待客;李善德的亲友们也全心支持他的奋斗。
最终,安史之乱推翻了旧有权力,善良的人们在荔枝林中过上平静生活。虽然长安的繁华理想破灭,但另一种生命力在泥土中重生。这无疑是对善意的最好回报。
对善意的坚守、对正义的永不放弃,是普通人抗争现实的有力武器。
发布于:山东省申宝配资-股票平台哪个靠谱-山西炒股配资开户-股票配资保证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